有專家預稱,未來企業的競爭是企業文化之間的競爭。海爾集團張瑞敏曾說過,他對兼并的企業只要派一個總經理、一個總會計師、一個總工程師三個人就夠了,因為海爾帶進的不是槍炮,而是文化。對一個政治家來說,滅絕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滅絕這個民族的文化,奴役這個民族的思想,愚化他的人民。文化不滅,思想不死,民族之魂仍存,就會起支配作用,這個民族就會不停的反抗,永遠不會臣服。一個企業沒有企業文化,沒有一種有凝聚力的精神,就會是一盤散沙,沒有長久的生命力。
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所具有的精神、制度、物質、行為的總和,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,企業領導人身體力行,以身倡導和企業全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。
“抬頭看,這是一棵快謝頂的樹,寒風中仍有幾片枯萎的葉子,風幾乎隨時要刮走它們,但到我視線模糊時,它們仍頑強地在風中搖曳。也許它們是在想,漫長的冬天都堅持過來了,再堅持吧,再看一眼快到的春天吧,待到新葉出來時,我們自會落去的。”這是怎樣的一種進精神?這是怎樣的一種胸襟?!今天公司網站發表了一個老職工的肺腑之言,我不知道這個老職工是誰,可我被深深地感動了。頑強拼搏、無私奉獻、顧全大局正是我們企業所需要的,是企業文的精髓。
在中國,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,家族式企業的生命力往往都很短暫,原因就在于沒有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文化,一個可以使之自強不息,持續更新,不斷超越時代和自我的文化。
企業文化從興起到現在時間并不長,在中國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,如今很多企業都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工作。但在一些企業,常常存在這種現象,老總談起企業文化頭頭是道,理解很深刻,但中層管理人員卻不能理解,盲目吆喝;或盲人摸象,理解片面。基層貫徹落實的效果就更可想而知了。
企業文化不能簡單模仿別人的優秀文化,要發動大家開起智慧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秀一枝的文化。我們偉大的劉潤華君不是說過智慧是不能復制的嗎?否則,不僅你的企業文化形不成,還破壞了原來的文化。
對于在企業文化中,企業領導人和企業員工究竟哪個更重要,哪個占的比重更多一些的問題,在企業發展前期,企業領導人的影響更大一些,到了后期,企業員工更為重要。
對大部分基層員工來說,他們處于企業的最底層,文化生活相對單調,生存環境相對惡劣,往往還背負著極大的心理負擔和家庭壓力。在企業里,他們上升的渠道、資源較少,競爭更加殘酷,所以他們比起領導人對生活有著更為強烈的愿望和向往,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,更加渴望平等與被認同。
因此,對一個企業來說,對基層員工的正確引導就極其重要,這項工作需要企業文化工作者和全體管理人員的長期努力,尤其更需要廣大基層管理人員的以身示范,身體力行,把企業文化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。一舉一動,細致入微之處,體現出友好、寬容、平等、公正、互助之意,營造輕松愉悅的工作關系和氣氛,更為重要的是給廣大基層人員以學習,上升的機會,創造上升渠道,因地制宜,制定出科學、合理、切實可行的相關制度,強化其對企業的依附感。
企業文化工作是一項長期的、偉大的、系統的工程,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,是要靠全體企業人共同努力,是要靠一代甚至幾代企業人辛苦努力。
(信息來源:輕工公司網站)
上一篇:輕工員工話"細節"
下一篇:冬天里的外貿人